苏超商业价值爆发!顶级赞助席位售罄,企业抢滩万亿县域体育市场
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(苏超)正在创造中国体育商业新范式。继京东、伊利、理想汽车等头部企业扎堆入局后,记者从赛事主办方获悉,苏超一级赞助商席位已全部售罄,包括总冠名商江苏银行在内的 19 家企业组成的赞助矩阵,将赛事商业价值推向新高。目前官方赞助价已飙升至 300 万元 / 席,即便如此,仍有数十家企业排队等待补位机会。
一、现象级流量引爆商业狂欢
苏超的火爆远超预期:第三轮场均观众突破 1.5 万人,徐州主场更是涌入 2.2 万名球迷,上座率直逼中超。央视频首次将其纳入黄金时段直播计划,第四轮 6 场比赛预约量甚至超过国足世预赛。这种全民参与的热度,让赞助商获得了 “现象级曝光”—— 常州赛区个体户东哈烧烤投入 10 万元赞助,不仅登上热搜,抖音粉丝暴增,线下客流翻番,成为小微企业借势体育营销的经典案例。
赛事商业化进程同步加速:从 5 月初开赛时的 6 家赞助商,到 6 月中旬已扩容至 21 家,覆盖金融、零售、餐饮等 12 个行业。小米、喜力等国际品牌首次押注中国区域性足球联赛,江苏银行股价更因冠名效应创历史新高,市值突破 2189 亿元。
二、多层次赞助体系激活市场潜能
苏超构建了 “联赛 + 赛区 + 球队” 三级赞助体系:
- 顶级资源稀缺性:总冠名商江苏银行以 800 万元独占赛事核心权益,京东、伊利等 7 家战略合作伙伴瓜分全域曝光资源,300 万元 / 席的官方赞助席位在第二轮招商中迅速售罄。
- 地方市场精准触达:各赛区开放自主招商,扬州队吸引 15 家本地企业赞助,常州赛区 22 块场边广告牌中,13 家为民营企业,最低赞助门槛仅需数万元。
- 长尾价值深度挖掘:球队赞助商如舒华体育(无锡队)、运满满(南京队),通过提供物流支持、运动装备等增值服务,将品牌融入赛事全链条。
这种 “金字塔式” 结构既满足头部企业的品牌溢价需求,又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入局机会。数据显示,苏超赞助商数量已超过 2025 赛季中超联赛,总赞助金额达 7000 万元,虽不及中超单赛季 3.5 亿元的官方赞助规模,但单位投入产出比更具优势。
九游娱乐官网三、破圈密码:地域文化与商业创新共振
苏超的成功并非偶然,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将足球赛事转化为城市文化符号:

- 情感认同驱动:南京与苏州的 “榜一大哥之战”、徐州与宿迁的 “楚汉之争” 等地域梗,激发了市民的归属感和参与热情,每场比赛都成为城市形象的 “秀场”。
- 低门槛参与机制:每队限 3 名职业球员参赛,队员需满足户籍条件,让比赛回归市民舞台,同时倒逼城市挖掘本土人才,常州队平均年龄 27.67 岁的 “爸爸级球员” 成为传播热点。
- 政商民协同生态:政府提供场地资源与政策支持,企业通过赞助获得流量入口,市民自发创作 “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” 等传播内容,形成 “官方搭台 — 民间唱戏 — 媒体放大” 的闭环。
专家指出,苏超模式为县域体育经济提供了样本:通过激活地域文化、构建多层次赞助体系、探索 “体育 + 文旅” 融合,正在重塑中国基层体育赛事的商业逻辑。随着赛事衍生品开发、直播分成等新商业模式的落地,苏超的商业价值或将进一步释放。
四、未来机遇:从流量盛宴到产业深耕
尽管一级赞助席位已满,但赛事仍为企业留下三大机会窗口:
- 二级赞助补位:官方供应商、公益支持单位等席位仍有空缺,合作门槛从数十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。
- 赛区深度绑定:各城市主场赛事招商持续开放,如常州赛区剩余 14 席支持商名额,可获得广告位、展位等权益。
- 产业链延伸:金陵体育等上市公司已通过提供赛事器材参与其中,未来围绕青训、文旅、衍生品开发的合作空间广阔。
正如电子科技大学柴俊武教授所言:“苏超的价值在于将体育赛事转化为城市经济的催化剂,其‘低门槛、高参与、强传播’模式,正在重新定义体育营销的边界。” 随着更多城市复制这一经验,中国县域体育市场或将迎来万亿级增量空间。